版权及著作权声明

    本网站(www.noahkid.cn)上为版权及原创著作权所有人的文件,在此并未作任何授权。
    本网站上的文件仅限于为信息和非商业或个人之使目的使用,并且不得在任何网络计算机上复制或公布,也不得在任何媒体上传播。未经版权人许可,任何人不得擅自(包括但不限于:以非法的方式复制、传播、展示、镜像、上载、下载)使用,否则版权人将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
免责声明

版权人拥有对本网站的内容进行随时更改之权利,事前将不会另行通知。
版权人不保证或声明本网站展示的资料是否正确、全面或是最新数据。
本网站内的所有图片(包括但不限于插图、产品图等)、文字描述等,仅作为参考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,仅为提供更多信息,不构成任何建议,非公司的任何承诺或要约。
本网站内的非原创作品,仅为知识分享,非用于营利目的。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作品,请立即和我们联系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作相关处理。

诺亚舟学前教育:家庭教育中的育儿小知识

2020.12.30

   诺亚舟学前教育:家庭教育中的育儿小知识

   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,即家庭教育,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。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。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,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,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。溺爱,是一种失去“理智”、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。

   以下是诺亚舟学前教育小编收集到7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,每个家庭可能都会遇到一些,我们要用合理的爱让孩子健康成长。

   1:剥夺独立,包办替代

   孩子穿衣、穿鞋、简单收拾家务等,这些最基本的事情家长都给孩子包办了。家长们认为,每天时间很紧张,没时间让孩子磨磨蹭蹭的自己干那些事,我们动手可以节省很多时间。从表面上和眼前看,包办代替似乎对孩子有好处,节省了父母等候的时间,但从长远看却剥夺了孩子实践的机会,使孩子身心得不到锻炼,无法独立生活。即使孩子长大一点有能力完成那些事,可能也没有养成习惯自己完成,也不愿自己去做,更不愿去尝试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了。孩子懒散,大多也是来源于父母包办太多。

   2:过分关注,特殊待遇

   在不少独生子女家庭,父母往往都会辛苦工作,勤俭持家。舍不得给自己买东西,可是对孩子却很大方,孩子要什么都照给不误,也不太会教孩子节省。不管是物质上还是态度上,孩子接受到的都是“特殊待遇”,处处受到照顾。如吃“独食”,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让他一人独享从来不灌输分享的概念;做“独生”,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,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,全家人送礼物……处处特殊照顾让孩子在家庭中处于特殊的地位,孩子成为呼风唤雨的“小皇帝”“小公主”。时间长了,孩子可能会从自己得到的特殊待遇中总结出“我是特殊的人”的结论,这种幼儿就会以自我为中心,并容易变得自私,不懂得关心他人。

   3:害怕哭闹,轻易妥协

   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,由于从小迁就孩子,孩子想达到无理要求时常常以“哭闹、睡地、不吃饭”来要挟父母。家长在公共场合,或是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碍于面子想让事情尽早结束,往往会轻易妥协让步。长此下去,孩子会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,更没有耐性去等待欲望实现的过程,导致越来越任性。父母的一味妥协只会让孩子抓住规律,越是有人在场,越是事多,一次次地迫使家长妥协。做什么事都要讲究一个原则,若家长能够坚持原则,孩子也会放弃无理的想法和做法。

   4:过分保护

   中国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,经常会给孩子制定很多规则,为的是让孩子能听自己的话。孩子做得不好,或者没有按自己的要求完成,很多妈妈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,会对孩子说狠心的话,但事后又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和内疚。许多父母不自觉地做了焦虑型的父母,造成了孩子做事不专注,通俗地说,就是给予孩子过度的保护,有问题时又抱怨孩子,让孩子无所适从。

   5:纵容懒散

   纵容孩子饮食起居、玩耍学习没有规律。要怎样就怎样,睡懒觉,不吃饭,打游戏,白天游游荡荡,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家长在小孩念小学时管教得很好,到了中学就对孩子放宽标准,殊不知中学时期正是孩子面临诱惑最多的时期,必须坚持原则。长期的懒散生活,必然使得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、好奇心,做人得过且过,做事心猿意马,有始无终。

   6:过分控制

   为了绝对安全,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,也不许孩子和别的小朋友玩。有的孩子慢慢成了「小尾巴」,时刻都不能离开家长。更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是绝对权威,强调孩子要听话,要服从,用各种清规戒律约束孩子,干预孩子的个人意志,防止和制止孩子的独立行动。家长对孩子频繁地发布指示和禁令,如不许调皮、不许闹、不许跑等。让他们不要动这不要动那,应该怎样怎样,这样容易使孩子丧失自信,养成依赖心理,缺乏独立思考能力。

   7:当面袒护

   有时爸爸管孩子,妈妈护着:“不要太严了,他还小呢!”有的父母教孩子,奶奶会站出来说话:“你们不能要求太急,他大了自然会好;你们小的时候,还远远没有他好呢!”事事以孩子中心,一旦孩子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,他就会生气、大发脾气。这样过分「爱护」,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,更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,胆小娇气。

   父母如何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?

   提高自身

   父母应加强学习,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,身教胜于言传,父母的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,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孩子。家庭教育是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,成人处处以身作则,以自己榜样的力量去影响诱导孩子的发展,而不是以说教的方式来教育孩子。这种无声的潜意识教育方法,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可以起到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的作用,往往比有声的教育作用更大。不要盲目追求短期教育目标,要严格要求自己,为孩子树立榜样。

   重视孩子习惯养成

   孩子在家庭养成的行为习惯往往伴随他的一生,家庭中形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,是孩子成就人生的基石。孩子年纪小,可塑性非常大,及早进行培养和训练是很容易的,效果也会很好。若等到孩子长大了,他们也习惯了“衣来伸手、饭来张口”的寄生生活,对家长已经依赖成性他们既没有自理、自立和自主的意识,也不具备这种能力,而现实生活又要求他们必须具备。到那个时候,才“临时”培养,“急来抱佛脚”,恐怕就来不及了。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上,要注意给孩子自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,要认识到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,做家长的是不能代替的。在孩子小的时候,做父母的就要在生活实践中,随时随地给他们灌输一种意识,让他们逐步形成一种观念,养成一种习惯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”。同时,还要分配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。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、增强自信,乃至对他们以后的生存和发展,都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实际意义。

   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

   教育孩子懂得满足

   人都是有需求的,而且是多方面的,往往也是无止境的。对孩子的需求要具体分析,要以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和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,不能百依百顺、有求必应,要教育孩子在物欲方面需知足。在满足孩子要求上,不妨来个“延迟满足”的训练,即孩子要什么东西不要马上就给他买,而应该推迟满足的时间,降低满足的水平,减少满足的次数。同时要让孩子知道,愿望的满足是有条件的,是要经过辛苦的劳动、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的,而不是随心所欲。

   与老人达成一致的育儿共识

   要注重形成教育的合力,提高教育效果。孩子在教育中成长,家长的合力教育能使孩子成长得更好。如果做长辈的你这样教育,我那样教育,孩子该听谁的?因此,家长应树立“合力”教育的意识,要认识到教育孩子,力量只能合不能分,而且要把力量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。父母们应该与家里老人进行协商,达成育儿的共识,形成教育的合力,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。

   明确祖、父辈的育人职责

   避免隔代溺爱

   教育孩子是父母的本分和义务,在家庭中要注意分清祖辈与父辈的教育主次。如果把家教工作比作球队,那么孩子是队员,父母是“主教练”,祖父母(外祖父母)是“副教练”或称“陪练”。这个不太贴切的比喻旨在说明,隔代长者虽然对孙辈有一定的监护、养育的责任,但它只能发挥辅助的作用,而不能超越自己的作用界限。父母也不能将养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老人,平日不管工作多么忙,都应挤出时间当好“主教练”,并注意学习如何用美好的思想、良好的道德、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,做孩子心目中最值得效仿的人。

   创建温暖的家庭环境

   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很重要,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言语和情感交流,保证孩子在幸福的环境中成长。给孩子快乐和自由。快乐是一切灵感的起源。要想孩子快乐就必须给孩子减压,尽可能给他自由。当然,保证他们身心健康是最大的前提,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虽然有了自由,但结局大家都能想到吧。

   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,也没有一种方法适合所有的家庭,所有的家长都应该针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去“悟”,而“悟”的真谛就是“爱”,怎样教育孩子其实就是怎样去爱孩子,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,共创孩子美好的未来!